来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日期 :2025-08-22 17:13:00 浏览量 :0
夏 令 营
海交馆之友·Day3
瓷间烟火味
“海交馆之友”夏令营第三天,阳光依旧明媚,经过前两日的相处,小营员们逐渐变得熟络,出发的路程上满是爽朗欢乐的笑声。
今天,大家变身“小小品瓷官”,全心投入一场场融合味觉与陶瓷用具的“硬核”体验:药茶香韵悠长,宋代点茶风雅尽显,传统面线的手艺在指尖流转,古法酱油浓缩着时光的精华......每一个体验瞬间,都镌刻着他们的成长与蜕变。
现在,就跟随小编的镜头,一同走进充满能量的夏令营Day3,感受这“瓷”独特的传承与活力吧~
陶罐里的解暑药香
——第一站 晋江五店市
小营员们穿梭在闽南与南洋风情交融的建筑间,抬眼就撞见不少陶瓷“小惊喜”——屋脊上碎瓷片拼出的剪瓷雕、番仔楼下的陶瓷滴水兽,精致得让人忍不住“哇”出声。
进了古厝,瓷壶里飘出万应茶的药香,这可是闽南传统“降暑神器”。“为啥有药香呀?”小营员们围着讲解老师,满是好奇地琢磨起来......
博物馆里的陶瓷密码
——第二站 晋江博物馆
前一天刚探访过陶瓷诞生的窑址,今天小营员们便走进晋江博物馆,与收藏其中的陶瓷展品相遇。展柜中的瓶瓶罐罐看似朴素,但在讲解员的指引下,大家接连解锁了藏在瓷罐上的“密码”——独特的花纹、别致的造型,原来这些珍贵的“中国制造”,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活动室里,宋代点茶体验超有意思!小营员们先舀一勺茶粉放进陶瓷茶盏,注入热水,拿起茶筅前后匀力搅开——看!茶水开始冒泡了,细密的泡沫混着茶香,大家端起茶盏闻一闻,“哇~茶好香!”趁着黑釉茶盏里的水温还未褪去,营员们开始调膏、绘制茶百戏,茶香混着瓷的温润,抿上一口,满嘴都是千年前宋人生活的风雅趣意。
从泥土到餐桌
——来旺良品堂闽南古早味传承基地
“面线糊常见,可谁知晓它咋做的?”在传承基地里,小营员们见识到了许多闽南民俗老物件,陶碗带着闽南传统的温度,静立于角落的桌上。大家品尝了传统小吃风吹饼,还上手体验闽南面线的手工制作——揉捏搓条、拉抖成丝、晾挂晒干,一步步下来,大家忽然懂得:陶瓷器皿里装的不仅是吃食,更是乡愁。手艺人的“慢工出细活”,恰如陶碗焐热的烟火气,藏着一方水土的温度。
体验结束,营员们还得到了一份满怀家乡风味的面线,可以带回家烹饪,舀一勺热乎面线糊,倒进家里的陶瓷小碗中,撒上一点千年前远道而来的胡椒粉,一碗古早味闽南美食就成啦!
“酱”就好
——小浯塘古法酱油酿造基地
宋元时期的远航商船上,酱缸总被小心翼翼码在货舱里。酱缸厚厚的陶壁锁住手工酱菜的鲜咸,这不但是对抗坏血病的秘密武器,是航海人的生存智慧,更给漂泊海外的海员添了份家乡食物的踏实滋味。
在酱油酿造基地,小营员们当起“选豆小能手”,还亲手体验到打酱油的乐趣。原来传统酱油要经选豆、蒸煮、制曲、发酵、晒露,每一滴酱油都在陶缸里“慢慢发酵”,浓厚酱香里藏着时光酿出的精华。小小品鉴官们,都尝到了这份“酱心独具”的美好~
这一天,我们在陶瓷与生活间穿行:它是建筑上的装饰,是茶盏里的风雅,是盛着乡愁的器皿,更是酝酿滋味的容器。原来陶瓷从不是冰冷的工艺,而是带着烟火气的生活本身,藏着一方水土的记忆与温度。
“海交馆之友”日记还有什么精彩片段呢?让我们期待下一篇......
编辑 | 林莹敏
二审 | 吴秋雯
三审 | 陈颖艳
官方微信服务号
科普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