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日期 :2025-08-04 10:12:00 浏览量 :0
锡林郭勒,自古便是草原丝绸之路北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茶马古道贯穿这片广袤壮美的草原,是各民族间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漫长岁月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在这条草原丝绸之路上交往、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传承着美美与共、和合相生的文明基因。独特的草原文化,既表现出这片土地上各族民众的集体性格、共同气质和薪尽火传的内在生命力,也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浩荡自信、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
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枢纽。作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刺桐港万商云集,是中西方商贸往来与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在千年潮汐中,多元文化、多样信仰、各异风俗,在这座古城的街巷里碰撞、浸润、共生,慢慢织就了一幅千帆竞发、百艺交融的鲜活图景,沉淀着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海洋基因。深厚的“海丝”文化,既彰显着这座城市兼容并蓄的胸襟气度与爱拼敢赢的奋斗精神,也深刻印证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艰苦奋斗的文明品格。
当刺桐花簪满了泉州古城,锡林郭勒的草原冰河也迸裂出一声春天的讯息。
当泉州湾八月的海风揉进了红砖古厝的每一个历史皱褶,金莲川草原绿染天边,金莲花含苞怒放。
锡林郭勒跨越近三千公里的山川湖海,带着满满的诚意与期待奔赴泉州,这是两地文化的交流碰撞,更是对丝路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锡林郭勒地域辽阔,多样的气候,赋予了这片草原复杂立体的地貌;悠长的历史,造就了多民族融合的草原文化特色。她丰沃旷达,她粗犷沧桑,她澄明清澈,她沉寂苍凉,锡林郭勒——高原之河,可以满足你对草原的全部想象。苍茫草原孕育出雄浑豪迈、质朴深厚的艺术风格,锡林郭勒的艺术家扎根于广袤的塞北沃土,作品既传承传统笔墨精髓、光影构成,又饱含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切感悟。无论是天边草原的壮阔气象,还是民族风情的绚烂多彩,无论是原生态的游牧生活,还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浪潮,均在其笔下、镜头里化作充满力量的视觉语言,彰显出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展览,精选美术、书法、摄影作品100幅。
锡林河水的潺潺之声和泉州湾的阵阵浪涛相互共鸣,大草原的晨露与新时代的“半城烟火”相映生辉,这场八月之约早已超越地理界限。它不仅是锡林郭勒向泉州递出的金色哈达,更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一带一路”新发展格局下,边疆地区与沿海地区融入国家战略的生动注脚。在大海涛声与草原长风的交融中,以文化为笔,共绘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新卷。
部分美术作品赏析
若希 《乌珠穆沁雪》 150cmˣ150cm 国画
颉元芳《乌珠穆沁之霞》 70ˣ70cm 水彩
刘亚江 《骑马牧人》 100cmˣ75cm 油画
额尔德尼《草原丝路——中欧班列》 140cmˣ70cm 油画
巴·毕力格 《草原生态环保主题漫画组图》 漫画
部分摄影作品赏析
《正蓝旗-元上都遗址 》 摄影:斯琴巴特
《乌拉盖哈拉盖图草原》 摄影:杨子建
《西乌珠穆沁旗游牧部落》 摄影:和平
《扬鞭策马》 摄影:张树森
《舞韵》 摄影:孟和
《蒙古马肖像》 摄影:孙万清
部分书法作品赏析
高龙 《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 180cmˣ97cm
冯笠 《祖常上京翰苑书怀》之一 180cmˣ97cm
制作:赵乐乐
一审:yu
二审:西西
三审:陈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