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湾宋代海船抢救性保护工程”科研项目

来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日期 :2018-02-02 15:50:49    浏览量 :471


 

2014年-2016年本馆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泉州湾宋代海船抢救性保护工程”。重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如下:


(一)2014年5月,我馆根据古船保存状况及保护情况,并根据国家文物局专家调研组意见,将“泉州宋代海船抢救性保护工程”立项申报,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时获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补助,用于该项目的前期研究。在项目经费支持及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开展古船保护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工作与成果如下:


2014年6月,为深入研究船木糟朽病害机理,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采集自船体的10个糟朽船木样品中的盐分种类及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泉州湾宋代海船船木中盐分的检测与分析》;对采集自船体的宋代铁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宋代铁钉并未完全矿化,仍存在铁基体。研究结果为古船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与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就古船保护进行交流与合作,签订古船保护前期研究的合作协议,并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期间举办三次与福建农林大学等相关合作单位关于古船保护的阶段性交流讨论会,根据交流讨论意见,初步考虑采用低氧环境来抑制船体病害的产生与发展,从而达到预防性保护的目的。根据这一思路,我们联系并调研了天津森罗科技有限公司低氧设备的设计、生产、性能等情况,与公司初步达成了合作进行保护方案设计的意见。


(二)2015年继续开展“泉州宋代海船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相关研究工作,与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科研单位联合开展古船病害机理、船体动态变化监测、船体微生物等相关课题的合作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古船保护提供科学依据。1、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开展古船病害机理研究,从微观角度科学解释了船木在开放式不稳定保存环境中船体可溶盐对船木破坏的机理,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大气环境中的酸性气体对船体木材存在危害。完成了《泉州湾宋代海船保护前期研究报告》。2、与厦门大学合作开展 “泉州湾宋代海船保存环境微生物调查研究”,对采集的船体保存环境的微生物样本进行了培养、分离与鉴定,完成了《泉州湾宋代海船保存环境微生物调查与分析报告》。3、与天津森罗公司合作初步完成“泉州湾宋代海船低氧控湿保存方案”,于5月组织召开了专家咨询会 。会后根据专家意见,对于“低氧保存技术”在本项目中的应用进行进一步的实验论证,开展了“低氧环境下铁腐蚀实验”、“低氧环境下船木含水率实验”等大量研究实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4、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泉州宋代海船控湿保存实验研究”,利用数字图像技术,通过不同湿度环境下古船木材的尺寸稳定性观察试验,确定船体适宜保存的相对湿度条件。


(三)2016年继续开展“泉州宋代海船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相关研究工作:1、完成“泉州宋代海船抢救性保护”项目横向课题“泉州湾宋代海船低氧控湿保存实验研究”。本研究针对泉州宋船特殊的保存状况,主要开展了低氧控湿环境中铁的腐蚀、硫化物氧化以及木材稳定性等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为制定宋船保护方案提供重要依据。2、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完成课题“泉州宋代海船控湿保存实验研究”。本研究进行了尺寸效应、湿度和含水率对健康木材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进行了泉州湾宋代古船船体木材的控湿条件的试验研究,判定木船在55%的环境湿度下比较稳定,适合于保存。本项目研究成果为宋船保护提供重要依据。3、委托浙江大学开展“泉州湾宋代海船三维数字化”项目。通过高精度三维扫描采集船体信息,实现了泉州宋代古船高精度三维重建,形成的数据可满足后续保护、研究与展示等多方面需求,为文物的科学保护与展示利用提供技术支撑。4、完成《“泉州宋代海船抢救性保护工程”项目工作进展报告》,并组织专家召开项目中期评估会议,汇报了项目进展及前期研究工作成果,调整了保护技术路线,确定了“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修复”的下一步保护思路。


官方微信服务号

科普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