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导览 | 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之古印度教石刻部分(内含视频)

来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日期 :2020-04-01 15:38:34    浏览量 :953


 

| 第二部分 古印度教石刻 (点击播放按钮可观看)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泉州海交馆”)创建于1959年,原址位于泉州开元寺内东侧。1979年,海交馆第一个展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向公众开放。1991年,由著名建筑学家杨鸿勋先生设计的新馆落成。



目前,海交馆新、旧总两馆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9000平方米。



在此线上导览视频中,您不仅可以观赏海交馆建筑之美,还能感受泉州宗教石刻的静谧与奥秘,去探见,10-14世纪,泉州繁荣的海洋文明所带来的多元文化。


常设展览“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展陈着古代泉州的基督教与印度教石刻遗存。


基督教石刻展区以蓝色为主基调,彰显海洋文明交融。


印度教石刻展区以热烈的红色为基调,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同时,展馆内还设有大量图片,您可以在参观过程中感受中外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古代,富有魅力的刺桐城,是印度商人向往的所在。当时有大量的印度商人来泉州经商,并且在城南建有一座印度教寺庙,名叫“番佛寺”,极其壮丽。

| 印度教石刻展厅

宋元时期,许多印度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也带来他们的信仰和印度教建筑艺术,曾在泉州修建了印度教寺和祭坛,盛极一时。

| 明代《清源金氏族谱》

泉州是中国唯一留下印度教寺遗存的城市。目前海交馆收藏的印度教石刻,均为已经消失的泉州印度教寺和祭坛上的建筑构件。
 
关于这座印度教寺庙留下的信息有限,在阿拉伯人后裔,泉州金氏家族的《清源金氏族谱》中曾记载泉州有一座备极壮丽的印度教寺,人称番佛寺,这在《晋江县志》中也得到了印证。

| 元·毗湿奴石造像

传统的印度教寺庙里供奉着印度教三大主神,分别为梵天、毗湿奴和湿婆。其中毗湿奴是世界的维护者。

| 元·毗湿奴石造像

这尊毗湿奴造像是于1934年在泉州南教场(今泉州旧汽车站)附近发现,应是元代泉州印度教寺的遗物。

| 元·毗湿奴石造像

这尊古朴雅致的毗湿奴石造像还蕴含着哪些秘密呢?

| 元·印度教女神拉克希米龛状石

拉克希米,亦称吉祥天女,是毗湿奴之妻,为印度教中象征财富和繁荣的女神。女神袒露着上体,丰胸细腰,下身着裙子,趺坐于怒放的莲花中。莲花是拉克希米的重要象征。

| 元·大象与林伽龛状石

林伽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最神圣和普遍的象征。瞧!石刻中的大象正高兴地翘起后脚,到底是什么事情让它如此欢欣?

| 元·印度教泰米尔文碑

1956年12月在泉州城南的伍堡街发现一块石刻,由六行泰米尔文字组成,最后一行有中国文字。这方石刻传递了重要的信息:至元十八年(1281年),一位印度商人在泉州建造了一座供奉湿婆的印度敎寺庙。

这位商人应该是一位南印度的泰米尔人。南印度的泰米尔纳杜地区为寺庙之乡,尤以规模宏大的湿婆神庙著称。

| 元·印度教女神(湿婆之妻)石刻(复制品)

这方石刻是复制品,原件位于泉州晋江池店村兴济亭。

| 晋江池店兴济亭

其上的女神被当地村民当成观音祭拜。这方石刻1987年被考古人员发现时,受村民祭拜已久。

| 印度教石刻展厅

“番佛寺池,在城南隅。”如今,我们已无法亲眼目睹这座“极其壮丽”的印度教寺庙,不过这座印度教寺庙遗存的石构件,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也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石刻寓意表达巧妙而含蓄,既反映独特的审美情趣,又传达深刻的含意,也是我们研究这座印度教寺的重要依据。

石刻上的“文艺”是不是让您大饱眼福?可惜防疫期间没法儿到海交馆里一探究竟。别灰心,小编还为您准备了绝版福利!!

5本建馆50周年纪念宣传册,欢迎您参与互动,截止4月2日12:00,在文末留言,留下线上参观感想,您将有机会获得限量版纪念册哦!(泉州本地恢复开馆后自取,外地由海交馆邮寄)


配音 | 海交馆志愿者 李琳
编辑 | 杨诗琪


官方微信服务号

科普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