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无船:中国古船进化简略史

来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日期 :2021-02-02 10:45:45    浏览量 :746


埋在地下的中国舟船文明:


中国船史演进,能让我们觉察到人有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人性,总想超越已有的技术和认知,总想探索未知的地方。


1.jpg
图1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舟船世界”展厅场景

世界上本没有人,也没有船,船的发展伴随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工艺实践的进步,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与水打交道,也都丰富了人类的船舶历史,中国舟船的发展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代的中国船是如何发展壮大走向世界的呢?


┃ NO.1 让人浮起来的“船” ┃

2.jpg
图2 宋代《武经总要》上用羊皮制作的渡水工具浮囊

船是一种利用水的浮力进行运输的工具,中国古人对水上载具的认识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起初,人们只要能在水上漂浮,进行短距离的跨越便足够了。


比如,把几个葫芦串起来,围在腰上便能游到河的对岸。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发现过7000年前的葫芦种子,中国的原始人早就开始与葫芦打交道了,但是哪个天才的原始人最先想到抱着葫芦涉水呢?还有一种有趣的方法,人们像吹气球一样,把处理过的羊皮革吹满气,扎起口便是一个易于携带的渡河工具。


┃ NO.2 “挖空心思”的独木舟 ┃

在尝到水上航行的好处后,人们不再满足于短途和简单的水上运输,他们想运更多物品,想到更远的地方,想与更遥远的人进行交流贸易。又不知道是哪个古人想到一个办法,把树干或竹子绑在一起,既能增加浮力,又能减少一根树干漂浮时的不稳定性,还增加了运载空间。这样的水上用具便是木筏或竹筏。此外,还有人把多个皮囊绑成筏的样式,进行水上活动。


3.jpg
图3 江苏武进淹城春秋独木舟(图源网络)

但是,筏的密闭性并不好,它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船。于是,人们又有了新的点子,他们把一棵粗壮的树干挖空成舟。这种舟的水密性很好,便于运输和航行。比如,跨湖桥遗址就出土了目前中国最早的独木舟,江苏武进也出土了西周早期的独木舟。独木舟再往前进化便是边架艇独木舟、双体独木舟等,它们更加稳定,也更先进。


┃ NO.3 独木舟成为龙骨 ┃

独木舟的发展受原始树木影响较大。如果想要更大的船,更深的船舱,更高的船舷,独木舟便不能满足需求了。舟船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类探索自然、扩大需求、征服世界和总是不满足于现状的强烈欲求。学者们认为,独木舟的一种发展路径,是它渐渐成为了木板船的龙骨。龙骨是船底的核心构件,是其纵向强度的重要支撑。


4.jpg
图4 上海川沙县川扬河隋唐古船横剖面和复原示意图

1979年,上海川沙县川扬河发现的隋唐古船,便是独木舟进化为中国木板船龙骨的典型例证。它的船底由三块独木纵向连接而成,独木中间刨空一部分,相比独木舟要浅很多。


在独木的两边附加了两整块经过火烤弯曲的船舷,它们由钉子钉在独木上,与独木共同构成了船舱。这支船让我们看到了独木舟向木板船过渡的样式。中国古人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有制造木板以及榫卯的技术,这从发现的干栏式建筑中便可知晓。木板如何拼接成船,一定也有不少工匠为其倾尽心力吧。


┃ NO.4 由一块块木板拼接的远洋大船 ┃

当中国古人有了更先进的金属工具,制造木板船便更加简单了。木板船是技术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木板船的工艺要求可高了,不仅要有优良的拼接技术,还要有多种功能的钉子,还要有水密捻缝技术,对船舶的线型结构也要有更深刻的认识。随着技术发展,中国古人打造了丰富多彩的木板船世界。


5.jpg
图5 泉州宋船展示全景

6.jpg
图6 泉州宋代沉船的多层板结构

比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的泉州宋代海船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这艘船在制造时运用了多层木板结构。泉州海船有大半个游泳池那么长,它的外表曲面多,采用多重木板结构有利于取材和加工,还能增强船的耐波性和远航性。多重木板结构还非常便于维修。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曾说,泉州宋船修理可以叠加到第六层为止。


泉州宋船的水密隔舱结构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发明,船舱内由十二块板分成十三个小舱室,航海时某个舱位受损不致于淹没其他船舱,很利于海上安全。正是这样的中国船遨游于茫茫大海,让中外的友人们汇聚到了宋元时期繁荣的泉州港。


┃ NO.5 更加绚烂的中国舟船演进 ┃

7.jpg
图7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广船模型上的尾舵

一代代的无名工匠把中国的海洋文明推向了鼎盛,明代郑和大航海的船队可是万分壮观,它们把中国人的伟大智慧写在了人类的航海史上。


中国古船的演进不只是船体的单项进步,比如在水下做功的橹的发明减少了暴露于空气时的动能消耗,广船尾舵上的小孔减小了调整航向时的阻力,竹篾帆能适应各个方向的风,还有人们对洋流、季风的探索和认识等等。所有这一切造就了中国船史的辉煌,中国古人为人类探索海洋世界、沟通不同的文明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参考资料:

席龙飞《中国造船通史》

王正书《川扬河古船发掘简报》

王正书《川扬河古船结构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陈钰《从淹城遗址出土独木舟看古代独木舟的艺术价值》

游修龄《葫芦的世家——从河姆渡出土的葫芦种子谈起》

(宋)曾公亮等《武经总要 上》


作者&编辑:段友鱼
二审:海米
三审:默堂


官方微信服务号

科普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