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海交馆库房里都有哪些宝贝呢? 这次我们一起来欣赏铜熨斗 (第六期)

来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日期 :2020-04-14 09:34:23    浏览量 :374


泉州海交馆库房里都有哪些宝贝呢?

这次我们一起来欣赏铜熨斗

(第六期)

 

熨斗,俗称“烙铁”,古称“北斗”“火斗”“金斗”,是一种用于各种纺织品面料、服装或装裱字画纸张的平整工具。熨斗的名称来历,一是取其形状像北斗七星,故名“北斗”;二是熨斗的外形如同古代一种烹调用具“尉斗”;三是皇家御用的熨斗因采用鎏金工艺精制,又称“金斗”。

 

熨斗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工具,是人们不断提升服饰品质的产物,也是文人墨客追求生活品位的印证,同时还承载着古人的精神诉求。《隋书》中记载:“李穆奉熨斗于高祖曰:愿以此熨安天下。”可见,古代熨斗寓意着“镇服”“慑服”之类的意思。在宫廷,它代表一种平天下的权力符号。早期的熨斗在端口处常饰以龙纹,因有“执龙柄以熨平天下,坦荡天下,天下平安无事”之说。

 

在民间,“熨”与“运”同音,寓意着好运连连,同时也有日进斗金、红红火火、前途坦荡等吉祥之意。因此,熨斗的产生不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形态,还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和技术,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载体。中国古代熨斗的历史相当悠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熨斗作为生活器物源起于汉朝,并在之后的历朝历代盛行。其造型多样,纹饰精美,深受人们喜爱。不同时代的熨斗技艺特征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的变化,深刻烙印着中国民间传统造物思想和设计观。

 

——邹卫《中国古代熨斗设计研究》

1.jpg

▲宋徽宗摹张萱《捣练图》节选(横屏查看),其中描绘了两位妇女双手各持帛的一端,另一妇女左手托着帛的中段,右手持熨斗,正在熨烫的情景。

 

海交馆馆藏清代民国铜熨斗29件,均为泉州叶道义先生于2018年捐献,现挑选列举如下:

 
1、清镂空铜熨斗

2.jpg

3.jpg

敞口,斜直腹,平底,底沿外扩平出。上腹镂空,中腹有一平沿直出。口沿高处饰如意纹。空心短柄。

 
2、清鸟纹铜熨斗

4.jpg

5.jpg


敞口,厚唇,腹微内曲,平底,空心短柄,柄上有一孔。口沿高处饰如意纹,腹部主题纹饰是鸟纹,地纹为雷纹。

 
3、清龙头饕餮纹铜熨斗

6.jpg

7.jpg


敞口,颈收,斜直腹,平底。口沿一侧高起,似马蹄袖。空心短铜柄,铜柄内插有木柄,木柄开裂。腹部饰饕餮纹和雷纹。柄饰龙头,与腹连接处各饰有两龙须。

 
4、清变形龙纹铜熨斗

8.jpg

9.jpg


敞口,厚唇,直腹,平底。口沿高处饰如意纹,空心短铜柄,铜柄内插有木柄,铜柄与木柄连接处塞有棉织物。斗腹饰变形龙纹,地纹为雷纹。

 
5、清牡丹纹铜熨斗

10.jpg

11.jpg

敞口,平沿,斜直腹,平底。口沿靠近柄一侧高起,似马蹄袖。空心短柄。腹部主题纹饰为牡丹纹,旁模印“王大有造”铭文。

 
6、清龙头寿字纹铜熨斗

12.jpg

13.jpg

敞口,颈收,斜直腹,平底,空心短柄,柄上有穿孔。口沿靠近柄处一侧高起饰如意纹。柄饰龙头,与腹连接处有龙须。斗腹饰寿字纹。

 
7、清龙头双龙戏珠纹铜熨斗

14.jpg

15.jpg

敞口,厚唇,腹微鼓,平底。口沿一侧高起饰如意纹,空心短柄,柄饰龙头,上插有木柄。腹部饰双龙戏珠纹和雷纹。

 
8、民国铜熨斗

16.jpg

17.jpg

敞口,宽沿斜弧下收,直腹,平底。口沿内底饰五朵花瓣组成的花卉。口沿一侧微高起,连接一空心短柄,柄上有两孔。

 
9、民国铜熨斗

18.jpg

19.jpg


敞口,宽沿斜弧下收,直腹,平底。内底有六道凸棱纹将底平分,凸棱内顺时针填以“ON,7,3,4,5,3”。口沿一侧微高起,连接一空心短柄,柄上有一孔,孔中穿有一钉。

 

熨斗多为铜制,亦有铜镀金或将铜斗镶在其他材料的框上,也有少数是用银、铁、陶等制成。如宁夏固原北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李贤夫妇墓中会发掘出一银制熨斗。北京先农坛辽代墓中,出土过一陶制熨斗。晋《东宫纪事》记载:“皇太子纳妃,有涂金熨斗三枚”。清代乾隆皇帝曾见过一带柄熨斗的玉框,框中的铜斗早已失去。他命工匠将铜斗配上, 并先后作诗二首以记此事。

 

使用熨斗,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今天我们所用的熨斗,其形状与古时早已面目全非,加热的方法也已不同,多不是在斗中置炭火,而是直接在火中烧或用电从内部加热,都已失去了“斗”的真正意义,而我们仍称之为熨斗,是沿袭了传统的名称。



——张晓东《漫话熨斗》

图文整理:文保/考古


官方微信服务号

科普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