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利济:闽台水仙尊王信仰与“划水仙”习俗

来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日期 :2019-04-08 15:09:24    浏览量 :342


1.jpg


在闽台两地海边市镇与村落中,不时可以看到水仙宫庙,其所崇祀的水仙尊王,是当地船户、渔民乃至海商所崇拜地方海神之一。


2.jpg

 

┃ NO.1 水仙尊王的本相 ┃


根据地方文献的记载,有学者认为水仙尊王所指当为大禹、伍子胥、屈原、王勃、李白等五位,因为这些人的生平事迹都与水有关,故而将他们统称为“水仙王”。


3.jpg


不过据道光《厦门志》所载,则又有所差异:“水仙宫在望高石下。明建;祀大禹、伍大夫、屈大夫、西楚霸王、鲁公输子,闽俗称‘水神’。”


郑振满先生在对闽台之间的水仙宫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后发现,水仙宫内所祭祀的神灵往往只有一位,其名号也未如方志中所记的样子,而这或许才是水仙尊王的本相。


同时还通过民间所保留下来的民俗资料,推测在九龙江下游地区,“水仙尊王崇拜最初起源于水上居民超度亡灵的仪式,此后逐渐与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仪式相结合,演变为以祭拜屈原等英灵为中心的‘水神’崇拜。”

 

4.jpg


┃ NO.2 郁永河笔下的“水仙尊王”海上显应故事 ┃


郁永河,字沧浪,为浙江仁和县生员,康熙年间“入闽为幕,遍历闽中山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冬,福建省火药局发生火灾,典者负偿,谋往淡水采磺,永河慨然请行。翌年春(1697),自厦门渡台,赴淡水北投采磺;至十月初,乃归。


所著《裨海纪游》《海上纪略》,备述台湾当地山川形势、物产土风、番民情状,乃为其所经历遭遇及所见所闻的真实记录。在这两部书中,就都记录下关于“水仙尊王”海上显应故事,这也为后世研究台海地区的水仙尊王信仰提供了生动翔实而又宝贵的资料。后世各种地方文献所记,多祖本于此。


5.jpg


《裨海纪游》一书中,郁永河就记录下其部属王云森海上九死一生的经历,幸得水仙尊王庇佑方得以脱险:


风中蝴蝶千百,绕船飞舞,舟人以为不祥。申刻,风稍缓,有黑色小鸟数百集船上,驱之不去,舟人咸谓大凶;焚楮镪祝之,又不去,至以手抚之,终不去,反呷呷向人,若相告语者。少间,风益甚,舟欲沉,向马祖卜筄,求船安,不许;求免死,得吉;自弃舟中物三之一。至二更,遥见小港,众喜幸生,以沙浅不能入,姑就港口下椗。舟人困顿,各就寝。


五鼓失椗,船无系,复出大洋,浪击舵折,鹢首又裂,知不可为,舟师告曰:“惟有划水仙,求登岸免死耳”!划水仙者,众口齐作钲鼓声,人各挟一匕箸,虚作棹船势,如午日竞渡状;凡洋中危急,不得近岸,则为之。


船果近岸,浪拍即碎;王君与舟人皆入水,幸善泅,得不溺;乘浪势推拥登岸,顾视原舟,惟断板折木,相击白浪中耳。


就上引王云森的口述,可知当时海上航行危险系数极高,而船员在向妈祖祈求保佑无果后,经舟师提议,集体仿端午龙舟竞渡的形式,通过“划水仙”的方式才得以脱离险境,因是其个人亲身经历,故而描绘颇为生动,可信度颇高。

 

6.jpg


郁永河最初对“划水仙”能得神助这一说法将信将疑,不过后来在《海上纪略》中,有记录下听到的两则海上遇险,后以“划水仙”得救的见闻:


余于台郡遣二舶赴鸡笼淡水,大风折舵,舶复中裂,王君云森居舟中,自分必死;舟师告曰:“惟有划水仙可免”;遂披发与舟人共蹲舷间,以空手作拨棹势,而众口假为钲鼓声,如五日竞渡状,顷刻抵岸,众喜幸生,水仙之力也。余初不之信,曰:“偶然耳!岂有徒手虚棹而能抗海浪、逆飓风者乎”?


顾君敷公曰:“有是哉!曩居台湾,仕伪郑,从澎湖归,中流舟裂,业已半沈,众谋共划水仙,舟复浮出;直入鹿耳门,有红毛覆舟在焉,竟庋舟底。久之,有小舟来救,众已获拯,此舟乃沈。抑若有人暗中持之者,宁非鬼神之力乎”?


迨八月初六日,有陈君一舶自省中来,半渡遭风,舟底已裂,水入艎中,鹢首欲俯,而舵又中折,辗转巨浪中,死亡之势,不可顷刻待。有言划水仙者,徒手一拨,沈者忽浮,破浪穿风,疾飞如矢;顷刻抵南嵌之白沙墩,众皆登岸,得饭一盂,稽颡沙岸,神未尝不歆也。陈君谓当时虽十帆并张,不足喻其疾,鬼神之灵,亦奇已哉!


是以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故事影响下,由开始的“将信将疑”转为“深信不疑”,并对水仙尊王的神性作出自己的解释:“水仙王者,洋中之神,莫详姓氏。或曰:‘帝禹、伍相、三闾大夫,又逸其二’。帝禹平成水土,功在万世;伍相浮鸱夷,屈子怀石自沉:宜为水神,灵爽不泯。划水仙者,洋中危急不得近岸之所为也。”

 

┃ NO.3 《点石斋画报》中的“划水仙” ┃


7.jpg


《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中国影响较大的一份新闻画报,先后共刊出44部528册,其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民俗信仰、风土人情、节日庆典、生活娱乐、官场现形、家庭伦理,奇闻异事、域外风物等,生动展现了晚清各阶层人群的思想面貌及社会演进,具有重要的写实性与代表性。


在这份画报中,就有“划水仙”一图,不仅生动再现海上这一仪式的惊险,同时还附有解说文字,殊为可贵。

 

 作者:默堂菌 编辑:段友鱼


参考文献:

1.清·郁永河撰,方豪点校:《裨海纪游》卷中、《海上纪略》之“水仙王”条,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七辑(123),台湾:大通书局,1987年,第21、61页。

2.郑振满:《民间信仰与祀典制度:清代台湾的水仙尊王崇拜》,载《海洋古都:府城文明之形塑学术论文集》,新北市:稻乡出版社,2012年,第45—81页。

3.吴友如等绘:《点石斋画报·大可堂版》第9册,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第130页。


官方微信服务号

科普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