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日期 :2019-03-12 09:26:20 浏览量 :529
乳香,又名薰陆香,是橄榄科卡氏乳香树(Boswellia sacra)的树脂,为阿拉伯语Luban的汉译,薰陆则是阿拉伯语Kundur 或梵语Kunduru 的转音,产于阿拉伯半岛南部的哈德拉茅地区及东非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及南印度等地区,早在公元3世纪以前便已传入我国。
乳香树
《海药本草》引《广志》中就提到薰陆香“是波斯松树脂也,紫赤如樱桃。透明者为上。”
┃ NO.1 凝乳为香 ┃
乳香类似于“松脂”,为树上自然分泌液体凝结后的颗粒。每年4-6月,是乳香收获的季节,当地人会使用一种刀状工具,轻轻刮去乳香树外层的灰色树皮,这样在切口处便会渗出一滴滴白色的树脂,如“乳汁”一般,故有“乳香”之名,待数周后渗出的树脂凝固成半透明的颗粒,就可以将它刮取下来,刮取后的切口又会分泌出新的树脂。
切刮乳香树皮
在《南方草物状》中就曾写到:“薰陆香出大秦国,云在海边,自有大树,生于沙中。盛夏时树胶流涉沙上,夷人采取卖与人。”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提到:“薰陆,即乳香也,以其滴下如乳头者,谓之乳头香,镕塌在地上者,谓之塌香。”
乳香树皮渗出的树脂
┃ NO.2 入闽乳香及其来源地 ┃
至迟在闽国时期乳香便已传入福建,《新五代史》中的《闽世家第八》就写到:“守元教昶起三清台三层,以黄金数千斤铸宝皇及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像,日焚龙脑、薰陆诸香数斤,作乐于台下,昼夜声不辍。”
乳香凝固颗粒
与泉州密切相关的《诸蕃志》一书卷下也记载:
“乳香,一名薰陆香,出大食之麻罗拔、施曷、奴发三国深山穷谷中。其树大概类榕,以斧斫株,脂溢于外,结而成香,聚而成块。以象辇之至于大食,大食以舟载易他货于三佛齐,故香常聚于三佛齐。番商贸易至,舶司视香之多少为殿最。”
此三国均分布在阿拉伯半岛东南部,麻罗拔为阿曼Murbat的音译,施曷为其附近Shihr的省译,即今哈德拉茅海岸,也为乳香著名的产地及贸易中心;而奴发位于阿曼境内的佐法儿(Dhofar),是古代阿拉伯重要的香料集市。阿曼自古就以盛产乳香闻名于世,故有“乳香国”之称。
《诸蕃志》“乳香”条书影
┃ NO.3 泉州阿拉伯蕃商与乳香贸易 ┃
在宋代的市舶贸易中,市舶司会对货物实行“抽解”(收税)和“博买”(征购),大部分贵重的货物首先编纲运送榷货务,剩下的部分才由舶商销售贩易。乳香作为重要的外来香料,国内需求量颇大,政府就此可以获得大量的税收。
据《宋史》记载,建炎四年(1130)泉州市舶司抽买乳香近达7万公斤。在《宋会要辑稿》中,我们就发现在乾道三年(1167),政府截拨25万贯用于抽买乳香等本钱的记录:
“十二月二十三日,诏令福建市舶司于泉、漳、福州、兴化军应合起赴左藏西库上供银内,不以是何窠名,截拨二十五万贯,专充抽买乳香等本钱。从工部侍郎、提领左藏南库姜诜请也。”
此外,在同书中我们还发现有阿拉伯蕃商名为蒲啰辛,因载卖乳香来泉后受宋朝嘉奖,不仅被授予官衔,还赐“公服履笏”的记载:
“(南宋绍兴)六年(1136)八月二十三日,提举福建路市舶司上言:大食蕃国蒲啰辛造船一只,般载乳香,投泉州市舶,计抽解价钱三十万贯,委是勤劳,理当优异,诏蒲啰辛特补承信郎,仍赐公服履笏,仍开谕以朝廷存恤远人、优异推赏之意。”
乳香
┃ NO.4 泉州宋代海船上的乳香 ┃
在1974年出土的泉州湾宋代海船上,也出土了6.2克乳香,经鉴定,出土的乳香属于索马里原乳香一类,形态不变,滴乳分明,虽浸泡在海水中七百余年,多数成分尚未发生明显变化,这也是宋元之际泉州与阿拉伯地区物产往来的重要实物见证。
泉州湾宋代海船出土的乳香
┃ NO.5 乳香的质量分等 ┃
香料商根据乳香的质量,将其分为不同等级,并按质论价,其上品称为“拣香”,又称“滴乳”,质量稍次者称为“瓶乳”,再次者称“瓶香”,至“瓶香”这一等级的乳香,仍为质量较好的乳香。“瓶香”又可分三等,分别称为“袋香”“黑榻”“水湿”。而比“水湿”还要差的,因混入砂石,故而又被称为“斫削”。而其最次者称“缠末”,顾名思义就是乳香簸扬后的粉尘。
乳香
┃ NO.6 清明上河图中的乳香 ┃
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一个店铺外挂着“刘家上色沉檀拣香”的招牌,显而易见,这是一家专售香料的店铺,店主姓刘,其主营香料有沉香、檀香、拣香(也即乳香),可见乳香颇受宋人青睐。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一个店铺外挂着“刘家上色沉檀拣
清明上河图“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商铺店招
┃ NO.7 乳香的功效 ┃
关于乳香的用途,即可用于活血,又可以内服消炎,能够帮助消化和祛痛,内服可以抑制感染,提高愈合速度并减少外伤死亡。在唐代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就描述到:“盖薰陆之类也。其性温,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澼,疗诸疮令内消。”
沙特利雅得国家博物馆所展示的乳香
┃ NO.8 乳香之路 ┃
除此之外,乳香还被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丧葬仪式和人们日常的庆祝活动中。通过蒸馏萃取,则可以获得精纯的乳香精油。很长一段时期,乳香贸易还是阿曼的经济支柱,由此又为其博得“沙漠珍珠”“上帝泪珠”“白色黄金”等美誉。历史上,乳香经由陆路及海路将阿拉伯地区与世界各地联系到一起,这一贸易路线也被称为“乳香之路”。
阿曼“乳香之地”遗址
2000年,阿曼乳香之地(Land of Frankincense ,Oman)的四个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这四个遗址分别是:
瓦迪·道卡(WadiDokah),这是一处见证乳香树生长,及树脂被生产、收集和交易的杰出案例,时至今日仍能收获乳香;保留古代往来沙漠商队足迹的绿洲什斯尔(Shisr),位于鲁卜哈利沙漠的南端,距离阿曼著名城市萨拉拉(Salalah)以北约180公里处;科尔罗里港口(Khor Rori)位于萨拉拉以东40公里处,这里距离大海约400米,是一处天然海港;位于佐法尔省的阿尔巴厘德(Al-Balid),是一个位于印度洋海滩上的港口,来自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文物表明它作为“通往海洋之路”的港口的重要性,也是进行乳香贸易的重要港口。
阿曼乳香之地(Land of Frankincense,Oman)遗址分布图
“乳香之路”作为历史上沟通东西方物产及文明的重要通道,见证了“乳香”的全球传播,其动态的网络式延伸以及由此引发的多元文化交流,仍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
撰文:默堂菌 编辑:友鱼
参考文献:
1.(唐)陈藏器著,尚志钧辑校:《本草拾遗》,皖南医学院科研科,1983年。
2.(唐)刘恂等著,鲁迅、杨伟群点校:《历代岭南笔记八种》,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
3.(五代)李珣原著,尚志钧辑校:《海药本草(辑校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
4.(宋)赵汝适著,杨博文校释:《诸蕃志》,中华书局,2000年。
5.(宋)欧阳修撰,陈尚君等修订:《新五代史》,中华书局,2016年。
6.(元)脱脱撰:《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7.(清)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2014年。
8.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湾宋代海船发掘与研究》,海洋出版社,1987年。
9.阿曼乳香之地(Land of Frankincense ,Oman),http://whc.unesco.org/en/list/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