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日期 :2022-09-29 10:35:11 浏览量 :2778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2021年度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报告书
一、基本情况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海交馆”)创建于1959年,原址位于泉州开元寺院内东侧。1979年,海交馆第一个展览“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向公众开放。1991年,由著名建筑学家杨鸿勋先生设计的新馆于风景优美的东湖畔落成。目前,新、旧二馆总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陈列面积11000平方米。
海交馆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反映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经济、文化交流为主题的海事博物馆。它以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刺桐(即Zayton,泉州别称)港的历史为轴心,以丰富独特的海交文物,生动地再现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和海洋文化。海交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省国防教育基地。
海交馆现有“泉州湾古船陈列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泉州宗教石刻馆”“中国舟船世界”“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等五个常设开放专题展览。固定展览中陈列着不少举世闻名的文物瑰宝,除了国宝级文物宋代沉船及其大量伴随出土物外,还有数十根木、铁、石古代锚具,数百方宋元伊斯兰教、古基督教、印度教石刻,各个时期的外销陶瓷器,200艘中国历代各水域的代表性船模,以及数量繁多的反映海外交通民俗文化的器物,堪称中国海洋文明的缩影。
成立于1979年的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泉州唯一的全国性学术团体)秘书处,和国家级学刊《海交史研究》(南大核心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编辑部都设在海交馆,“一馆一会一刊”相结合的博物馆模式,使海交馆能够凝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力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收藏、陈列展览、社会教育,以及培养研究人才的重要基地和交流平台。
二、打造特色宣教品牌,增强宣传教育实效
1、坚持做好讲解和观众接待工作。2021年,海交馆在两处场馆内共接待海内外游客共计85万人次,境内人数为 84.1万人次,占总人数99%,境外人数700人次,其中未成年人数为19万人次,占总人数23%。我馆共为游客提供了968批次讲解服务,其中为未成年人群体提供了451场讲解服务,受众人数达到2.7万人,接待服务得到游客的一致认可与好评。
本年度较为重要的接待对象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副国级);外交部礼宾司;驻华外交使节团(二级接待);世界遗产新闻发布会领导嘉宾;文旅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文保司闫亚林司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谭天星;省宣传部副部长等;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徐建平司长;菲律宾驻华大使;康涛副省长;新加坡驻广州总领事、印度驻广州总领事等。
2、开展多样化宣教活动。现如今,我馆已经创办“我们的节日”活动、“走进海交馆”、“海交馆之友夏令营”“海丝文化大篷车”“海交馆讲堂”等四大主题的品牌活动。2021年,本馆共组织了46个主题82场次的宣教活动,受众人数为19287人,其中未成年人有1.6万,占了活动人数的82%。
今年海交馆的宣教活动配合泉州市文旅局的统一部署,主要围绕“建党100周年”和“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两大主题开展。世遗主题分别以“做一回宋朝人”、“守护遗产 拥抱未来”等系列活动来呈现。2021年是中国建党一百周年,值此特殊的一年,海交馆策划的“博物馆里的星星之火”系列青少年党史活动以“博物馆里的党史故事”等为主题,以博物馆职能为讲述对象,向青少年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其中,2021年组织的守护遗产 拥抱未来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评为2021年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
3、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参观体验,我馆每年都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对外招募志愿者,今年共招募了300名志愿者,主要由大学生志愿者与社会志愿者组成。志愿者们的工作主要有讲解、参与宣教活动、文物清洗与整理等。
三、加大提升改造力度,推出优秀展览活动
今年以来,本馆全力推进申遗总展示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改陈、设计、施工、布展工作。2021年7月25日,泉州申遗成功,位于本馆的总展示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同步对外开放。“中国舟船世界”展陈改造升级完成之后,与申遗馆一并对外开放。“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展馆也进行了展陈改造。
2021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共举办了13场重要临时展览及交流展览,并积极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相继推出了多场线上海报展览。
2021年举办了“泉州宝藏新年艺术展”等11场临时展览。本馆的“刺桐帆影——泉州‘海上丝绸之路’遗存展”分别在敦煌市博物馆、宁夏博物馆举办。此外,今年海交馆为福建省世茂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提供三件展品以配合其“船行看潮生: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展”;并配合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博物馆举办“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等展览。
四、依托人才资源与平台,全方位开展学术研究交流
1、完成2021年《海交史研究》的编校工作。
2、完成《杨钦章文集》的编校工作,准备出版;出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藏宗教石刻》;组织整理海交馆口述史;完成“泉州: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展馆图录文稿初稿。
3、2021年,我馆工作人员发表的论文有《<历代宝案>的版本演变与收藏》等载于《历史档案》《海交史研究》《福建文博》等各类期刊的共18篇。今年,我馆派员参加“韩中5千年文明之道路,共创现在与未来”韩国国立海洋博物馆国际学术会、馆藏铁质文物保护与保存研讨会,撰写学术论文《历史的选择:北宋时期宋丽关系下的泉州商人》《大型含盐铁质文物保护实践与探讨》。
五、加大考古文保力度,增强文物管理与保护能力
1、做好文物征集工作。2021年,本馆共征集藏品46件,其中文物8件,其他非文物展品38件。
(1)2021年至今共征集一批与海交史相关的华商账簿、涉台族谱、宋、清墓志铭等文物藏品共8件/套;为弘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配合本馆“中国舟船世界”船模馆改造提升,开展中国船史研究及丰富本馆的藏品收藏与展览展示,特此征集了一批郑和宝船、仙船、宁波渔船等船模共计14艘。
(2)接受社会捐赠28件。
(3)为做好本馆“中国舟船世界”展厅改陈,有针对性地修复了79艘各类型船模,并为该展厅互动区征集榫卯结构共计16件。
(4)为本馆“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总展示馆征集了4个中国有代表性的船帆,泉州篾帆、福船布帆、广船布帆、沙船布帆及泉州宋船剖面共计5件展品。
2、配合泉州其他遗址点的考古、展陈工作。配合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等的考古工作。配合泉州南外宗正司遗址展陈大纲的撰写工作。
3、做好外单位联系借展文物的工作。如四川博物院的“亚洲文明展”等,以及办理中国历史研究院文物续借手续。
4、稳步推进各个文保项目进程。2021年,海交馆完成了泉州宋代海船保护修复项目第一阶段船体稳定性加固等工作内容并通过专家验收。完成泉州宋代海船预防性保护工程项目招标工作。完成泉州宋代海船稳定性监测项目的招标采购工作。受台投区文旅局委托,编制台投区秀涂港出土清代铁炮保护处理方案,并协助指导完成铁炮的表面除锈清洁处理。协助整理编写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古船项目申报材料。
六、强化工作担当,推动党建责任落到实处
学习理论知识,加强自身建设。海交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进行理论学习。根据上级党委理论学习部署,结合支部工作需要制定了理论学习计划。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及弘扬五四精神,组织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党史学习教育主题教材的学习交流,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中央、省委、市委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关于党建工作的决议、决定和部署。今年召开支委会12次,召开全体党员大会 6次。支部书记亲自讲党课1次。党支部书记同支委及中层党员干部每年普遍谈心1次。
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加强思想领导筑牢“定盘星”
海交馆把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单位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定计划。根据中央和省、市委、主管部门工作部署,结合我馆实际,制定了《2021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并做好网络、微信、微博建设,认真落实上网信息发布“三审制”等有关要求,严格遵循《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信息发布“三审”制度》,切实加强监督管理。在举办论坛、讲座、讲坛、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活动时,严格落实“一会一报”制度,履行审批手续,落实“双审制”情况。
八、利用网络平台,做好新媒体科普工作
2021年,本馆官方微信公众号“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推送了 111篇次文章,主要为公众提供本馆的展览、社教、博物馆动态等讯息,也是公众参观博物馆的预约端口。微信公众号“海交史研究资讯”本年度共推送了 33篇次文章,主要为公众提供《海交史研究》期刊及和海交史研究会的文章、会议、研究会动态等讯息。本馆科普公众号“博物馆文学菌”2021年推送了30篇次的文章,科普工作主要包括两个系列,一是舟船系列,二是博物馆科普写作心得系列。其中,由我馆参与编写的《奇趣博物馆·千年泉州港》荣获2021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航海科普奖)。
九、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整合资源推动人才培养
1、鼓励干部职工通过多渠道参与人才培训,同时组织本馆人员参加国内及省市级关于博物馆社教、文物保护、陈列与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题培训,包括2021年福建省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班等,有针对性地提高不同岗位业务人员的技能素质。
2、我馆积极开展各类针对公众的关于文博知识以及海丝历史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根据参加对象不同主要分为青少年公共教育、海丝文博志愿者培训两类,为公众开展多元化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
3、提拔中青年干部陈颖艳任副馆长,完善海交馆领导队伍建设。
4、2021年全年办理2人退休,2人离职;2021年春季招聘3名新人,前期已完成笔试和面试,目前正在公示。
十、深化服务提升,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力度
博物馆不仅是城市名片、对外参观接待的窗口,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的第二课堂。今年以来,海交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打造博物馆新局面。
1、打造文明优美的馆区环境。泉州海交馆积极推动创建文明单位,推行绿色生活。在馆区外围及展厅外设置分类垃圾桶及垃圾分类投放提醒标志,在公共空间显眼的位置都设置禁烟标识,营造良好的无烟环境。同时,更换指示牌及停车处划线标识,引导车辆有序停放。本馆利用LED滚动屏、灯箱、官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双渠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风尚等宣传内容,深化移风易俗与文明实践。
2、开展“烟头不落地 停车要有序”等主题活动。为进一步淬炼提升“文明创城 志愿同行”主题,海交馆积极开展、参与“烟头不落地 停车要有序”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全面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面对新冠疫情,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高度重视,加强应急值守,加强应急值守,绝对保障疫情期间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加强馆内环境卫生消毒消杀,及时采购疫情防控物资;并对出入场馆的人员进行严格把控。
十一、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各类隐患排查治理
1、做好“两节”及“今冬明春”等特殊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春季、夏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一是结合我省今冬明春火灾防控等工作部署,对全馆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制定了春季、夏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方案,成立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小组,对全馆辖区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排查出一般安全隐患11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2、加强新《安全生产法》的宣传贯彻,组织开展各项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本馆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办8月31日召开的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和《全市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作方案》,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今年,我馆总共开展了2次消防安全演练及3次以上的消防安全培训。
3、做好馆区的风险提示、与设施设备方面的安全维护。一是在入馆大门口处张贴馆区内的风险等级标示及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二是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
十二、完善馆区综合治理,提升各项建设
1、为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提升展览条件,今年对伊斯兰文化陈列馆通风空调系统进行了整体提升改造,重新安装了大楼制冷主机、一二楼空调内机和新风系统,提升了游客参观体验。该部分项目于今年11月完成了初步验收,基本合格,可投入使用。
2、学术报告厅改造提升。本馆对主体楼二楼学术报告厅进行了整体装修提升,修复受损地板和墙壁,整顿电力线路,新装吊顶、灯具等,提升了对外接待和宣教活动的场地质量。
3、对馆区部分绿化区域进行整治,新植部分苗木,修复破损花架,新装喷灌系统,提升了馆区公共形象。
4、配合展陈内容提升改造后的工作,为优化参观路线,实施了出入口闸机安装项目,对东湖馆区出入口进行提升改造,采购车辆进出口道闸、三辊闸机等安全设备及双目热成像测温门防疫设备。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年报基本信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