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房里的文物︱馆藏吉州窑瓷器标本

来源: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日期 :2021-03-09 16:41:24    浏览量 :447


吉州窑在今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因隋至宋时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又因地处吉安县永和镇,又名永和窑。吉州窑始烧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衰于元末,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吉州窑产品种类丰富,主要有碗、盏、盘、罐、盒等日用瓷,瓶、炉等陈设瓷和佛道供器,以及多种多样的雕塑瓷。海交馆馆藏的吉州窑瓷器标本主要为盏,另有一件人物瓷塑,一件瓷球。


吉州窑以黑釉、褐釉为主要色调,除单色釉面外,玳瑁斑、剪纸贴花、木叶纹、油滴斑、兔毫斑等最富特色。

 

1.jpg
2.jpg
宋吉州窑黑釉碗


3.jpg

4.jpg

宋吉州窑黑釉盏


玳瑁斑:在黑色底釉上洒上一种掺灰的含铁量较少的玻璃釉,烧成后,黑釉处混有黄褐色斑。因类似爬行动物“玳瑁”背甲上的花纹,故将其称为玳瑁盏。


5.jpg

6.jpg

 宋吉州窑玳瑁釉盏

兔毫斑,是在黑色釉上施一层不同金属原料作呈色剂的釉,在高温下,产生物理化学反应,透露出均匀细密的筋脉,形状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纤细柔长。

 

7.jpg

宋吉州窑黑釉兔毫盏残片
 
8.jpg
宋吉州窑兔毫盏残片

剪纸贴花:吉州窑剪纸贴花装饰基本上可归纳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色黑釉的剪纸贴花,一种是窑变黑釉的剪纸贴花。


单色黑釉剪纸贴花,是把剪好了的图案直接贴于胎上后施一层黑釉,然后揭掉剪纸就得出釉色与胎色相对的图案。

 
9.jpg
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盘残片

窑变黑釉的剪纸贴花,是将剪纸图案进一步运用在黑釉窑变的丰富釉色之中,主要是茶盏的生产。先在碗里表面施一层黑釉,然后将剪纸样贴于其上,再罩上一层较浅的褐黄色釉,而后揭去剪纸,入窑高温一次烧成,利用纹样显示的地釉和表面釉色的差异来突出装饰效果。


10.jpg

11.jpg

宋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梅纹碗残片

油滴斑,同兔毫斑,也是高温把铁质元素带到了釉层表面,流动中铁结晶变化的结果,只是兔毫斑呈细小条状,油滴斑呈点状。

 

12.jpg

13.jpg

宋吉州窑黑釉油滴盏
 

14.jpg

15.jpg

宋吉州窑褐釉油滴盏

宋代黑釉瓷的另一个代表是建窑,但两者由于原料的不同,在胎体与釉色方面是决然不同的。从胎体上看,吉州窑黑釉产品大部分呈现黄褐色,而建窑的黑釉盏大部分呈现出深黑色或者紫红色。在釉色方面,吉州窑黑釉产品的釉色绝大多数是黑中带褐,建窑黑釉则多为匀润深沉的黑漆色。此外,建窑黑釉的釉层要明显厚于吉州窑。

 
16.jpg
宋建窑黑釉盏
 

馆藏吉州窑瓷器除黑釉瓷外,另有青白釉瓷,属于吉州窑仿烧定窑瓷。


定窑是宋代五大民窑之一,属于白瓷,呈奶白色,白中泛黄。烧造方法是覆烧,因此有芒口。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下图所示的馆藏吉州窑青白釉碗,足浅,碗心刻划有折枝花卉,芒口,应为吉州窑仿烧定窑瓷。

 
17.jpg

18.jpg

宋吉州窑青白釉印花碗残件 


吉州窑白釉褐彩瓷,是直接在胎坯上以绘画的手法,彩绘出各种纹样,然后再薄薄的施上一层白釉,故彩绘多呈红褐色及白地带灰黄色,白褐相衬显得特别美观。较磁州窑减少了在坯胎上先施一层白化妆土的程序。吉州窑彩绘瓷的纹饰多取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纹作画面,如鸳鸯戏水、跃鹿、飞蝶、喜上梅梢、折枝花卉、海水波涛及成组粗细的弦纹、回纹等,充分体现了民间朴素的艺术风格,是吉州窑彩绘纹饰的一大特色。

 
19.jpg
宋吉州窑白釉褐彩罐残片

吉州窑的一大亮点是雕塑瓷,其瓷塑造型醇厚质朴,朴拙中见精巧是吉州窑瓷塑造型艺术手法最显著的特点。吉州窑的瓷塑按题材形象可以大致分动物、人物两大类;按用途可以分玩具、陈设器和殉葬品。

 
20.jpg
宋吉州窑青白釉立像
 
21.jpg
宋吉州窑酱釉瓷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吉州窑集南北瓷窑之大成,并不断创新,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民间艺术色彩,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黄年凤《从吉州窑瓷看南北陶瓷文化交流》;

唐纬《吉州窑与建窑黑釉产品的比较——兼论两者在宋代的社会地位》

余家栋《试论吉州窑》

宋良璧《广东省博物馆藏吉州窑瓷器》

王琼《江西吉安市博物馆馆藏吉州窑瓷塑赏析》

黄翯《宋元时期耀州窑与吉州窑瓷器的民俗性对比研究》


文字:安静
编辑:孙婉琳
二审:胡晓伟
三审:林瀚


官方微信服务号

科普微信订阅号

新浪微博